时间:2023/12/2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

史海拾趣上海美国研究

上海交通大医院前身是美国医院,创建于年,是上医院之一。

年,美国圣公会传教士汤谒礼(Rev.ElliotHeberThomson)用慈善捐款在上海建立了同仁医局,于同年11月正式对外接受病人就诊并给药。随着用房的扩建,年初,同仁医局更名为同仁医馆,因地处上海虹口,遂为当地居民称为“医院”。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此时的“同仁医馆”更接近于医院。

年8月,圣公会传教士文恒理(H.W.Boone)的到来,给“同仁”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恒理(HenryWilliamBoone),年生于印尼雅加达。其父文惠廉(WilliamJonesBoone)是美国圣公会首任驻华主教,被认为是“上海美国租界的创始人”。

文恒理幼年曾随父亲居住在上海。后回美国学习,于年从纽约大学医学院毕业。年4月,上海圣约翰书院成立不久后,他被美国圣公会任命为驻华教会医生,医院、医学院。次年8月,正式接受任命。

肩负使命的文恒理在原有医馆的基础上,医院。年12月14日,新医院正式开业,文恒理出任院长,医院(St.Luke’sHospital)。

医院设施简陋,条件艰苦。幸运的是,医院得到了一位名叫李秋坪的广东富商的大力资助。在文恒理的建议下,李秋坪于医院所在街区余下的土地及房屋一并购下,拆除旧房,另医院。

新建筑于年动工,至翌年春建成,耗资元,后被称为李秋坪病房。李秋坪的慷慨捐赠产生巨大反响,许多中国士绅和外籍人士纷纷出手相助,给医院捐款、捐物。

在文恒理的经营下,医院已初具规模。据记载,到年时,医院库房中已备有大量购自英、美、法、德等国的外科器械和仪器设备;所有病房均配有用钢丝棚的铁床,上置清洁床垫,并供应床单、枕头、毯子、脸盆架、脸盆、肥皂及毛巾;床头侧配有床头柜及椅子;病房中有桌子两张,可移动的木质屏风若干个,必要时用以围绕病床遮蔽病人而不影响空气流通。

之后的几十年里,医院不断壮大发展,逐渐成为了旧中国颇医院。

美国南加州大学图书馆保存了不少关于医院的图文电子档案,为我们了解它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线索。

穿着英式制服的警察站在医院男子住院部一角,摄于-年。医院男子住院部位于BOONEROAD(以文惠廉英文姓氏命名,即现今塘沽路),路牌清晰可见。医院女子住院部位于SEWARDROAD,摄于-年。SEWARDROAD(即现今长治路)路牌清晰可辨。医院,摄于20世纪20年代。年前后,当时的医院负责人威尔逊(Wilson)先生正伏案工作。医院内科医生塔克(Dr.Tucker)和护士兼护校教育女执事摩根森(KirstenMarieMogensen)20世纪20年代中期,塔克医生正在研究病历。年前后,医院实验室里,麦克蕾(AnneMcRae)坐在显微镜前,四名中国医务人员聚集在她的周围。塔克医生正给一位静脉输液的病人做检查。年前后,医院手术室,手术进行中。医院门诊部内,医生正弯着腰给患者治疗。

百余年来,秉承“同心同德,仁怀仁术”的院训,医院始终致力于医学事业的发展与人民健康的保障。19世纪末开展本市第一例眼科手术、卵巢切除术,20世纪初即装备了现代化手术室、第一台救护车和先进的X光设备,上世纪70年代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彩色电视胃镜……医院在现代医学研究和创新、祖国医学传承与发扬等方面所奠定的基础和取得的成就为世人所瞩目。

资料来源:

《近现代高等医学教育先驱的“上海样本”——圣约翰大学医学院的历史变迁》,作者:陈挥,原载于《健康报》年5月4日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renhuaishizx.com/hrsxx/13309.html

------分隔线----------------------------